. 前陣子聽新聞介紹,日本有人在推廣不同於台灣原住民的鼻笛,本想說應該怎樣也是跟排灣族的雙管鼻笛結構類似;結果新聞畫面中看到,體積才大約半支到三分之一手機的尺吋,沒比麻將大多少@@,造型也稱得上簡潔,還看過有做成人臉造型或自己彩繪的。
. 而且,排灣族的鼻笛要按孔控制旋律,這種鼻笛卻只要手持抵著鼻子就可以吹出旋律,當下十分好奇,就查資料研究了一下。果真,發聲原理其實與木笛/哨子差不多,不同的是將鼻子吹出的部分氣流導入嘴中,利用口腔改變氣柱,控制音高。(借用一下日本人的圖,從這張就可以看出發聲原理)
自製也相對容易,用木頭、陶土,甚至撲克牌、塑膠片、鋁片都可以做
木頭作法─
http://blogs.yahoo.co.jp/ki_kanban/61838713.html
塑膠片作法─(等同撲克牌、鋁片作法)
http://blogs.yahoo.co.jp/ki_kanban/62716384.html
演奏片段─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upu-YUgbbaU&feature=related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zjX1tyh7yO0&feature=related
. 不必記孔位、指法,音高改變直覺化,當然相對就是音準很靠耳朵哪,不像口琴吹到位就好, 得靠吹的人自己控制音高;跟法國號一樣必須仰賴身體的記憶。
. 這兩天自己用木頭(丟在陽台的裝潢廢角材)削了兩個來玩,在克服一開始的發聲問題之後,確實是個還蠻有趣的東西;只是要做到精準的演奏的確比較不容易(跟個人音感比較有關)。
欸還有,他的音域比較窄耶(後來證實是我做的關係,實際應該可以達兩到三個八度;所以這兩個也調整過了)
. 在沒有砂紙或正常工具的情況下,只憑一把美工刀做的(主要是挖裡面的氣道很麻煩),還不小心凸到自己的手流血orz。本來是想保留木頭顏色的,但因為廢木料的材質沒有很好,容易起毛邊、崩角,吸水性又強;手邊透明漆都用完了,只剩下一罐灰漆,將就將就用來保護+防水了orz,然後在上面亂畫一點自己以為類似原住民的圖騰XDDD